南華大學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工作坊 論教理與身行具足的菩薩行

(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503 15:45:50)南華大學於日前舉辦「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」工作坊,由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、人文學院、唯識學研究中心、妙蓮禪寺佛法研習中心共同主辦,南華大學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擔任主持人,邀請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、宗教學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、妙蓮禪寺住持印行法師等貴賓與會共襄盛舉,現場及線上近200人,共享教理與身行具足的菩薩行奧妙。

南華大學舉辦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工作坊,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主講「淨土經典與生死自在」。

此論壇分為五個主題,由慧開法師主講、覺明法師主持「淨土經典與生死自在」;淨覺僧伽大學大乘佛教研究所所長鄭振煌、南華大學教授呂凱文論「《阿含經》研修與少病少惱」;屏東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林其賢、千佛山菩提寺住持也是南華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的如念法師與談「《百法明門論》與心靈密碼」;南華大學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主講「《唯識三十論》與轉識成智」、真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志欽和黃國清與談「天台止觀與身心受用」。

黃國清主任分享表示,研究佛學近30年,深覺只要認真學熟與理解,就會在生命中展現其智慧奧妙。唯識學講「一切唯心」,修行是要化除內心不好的種子,身體不離心識,行為是心識的顯現。「身心康寧是佛典研修的目的」,此場論壇主要是想探討學術與修行該如何結合,讓學、用能更臻融合,與會專家學者皆是各界翹楚,在彼此互相交流下,讓這一場佛學饗宴更顯殊勝。

南華大學舉辦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工作坊,宗教學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致詞。

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」,慧開法師指出,在極樂國土,不是只有佛、菩薩在說法,就連山河大地中的一草一木、是諸眾鳥、行樹羅網等都在說法。往生的基礎在於對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的堅固信念;往生的關鍵在於「深心願往」及「與佛相應online」。有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、發願往生,執持阿彌陀佛名號,而且一心不亂,命終之時心不顛倒,即能往生極樂淨土。

《起世經》云:「有三天使在於世間,何等為三?所謂老、病、死也。」鄭振煌說,衰老、病痛、死亡每個人都不喜歡,但卻無法避免,應將其視為逆增上緣的天使,坦然面對、和平共處。佛陀時代醫藥較不發達,有的人生病了,以為是犯了罪而致病,到處求神問卜,其實只要行事坐臥依八正道而行,自能解脫自在,活出生命中的如來。

南華大學舉辦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工作坊,真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志欽(左)主講「天台止觀與身心受用」,南華大學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(右)與談。

「思路決定出路、想法決定做法、性格決定命運。」林其賢指出,世間沒有人是完美的,應坦然面對自身的不足,克服缺點精進自己、肯定自我價值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。此外,也應適當表達、尊重自己的憤怒情緒,透過溝通解決問題,而不是壓抑憤怒讓它進入潛意識中潛滋暗長、伺機爆發,自己才是問題和解答的正因。

林志欽說,在中國佛教各大宗中,若論其教理、觀行兩皆整備,具足周詳體系之宏模,天台宗最具代表性。要系統性地掌握整體佛法之教行,天台教義亦是極佳入門。只有最上利根的菩薩才是相應修證的根機,「一心三觀」實踐最多的法門則是讀誦講說《法華經》或修法華三昧與西方極樂淨土念佛法門,法華三昧是天台宗最重要的法門之一,亦是最普遍實踐的懺法。

南華大學舉辦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工作坊,屏東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林其賢(左)主講「《百法明門論》與心靈密碼」,千佛山菩提寺住持暨南華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如念法師(中)及南華大學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國清(右)與談。

如念法師指出,唯識學是佛教心理學,一切萬法唯識所現,在大乘佛法中是重要學門。要先深入經藏,修行才能走得穩、走得長久,經典雖然深奧,讀久了就是自己的,可以有不同的生命層次思考。

印行法師也分享,自己是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畢業,妙蓮禪寺不是只有舉辦法會,而是能鼓勵眾人研讀佛典,希望藉著跟南華大學在佛學上的推動,報達星雲大師與南華大學的栽培之恩,共同護持正法,續佛慧命,完成今生使命。

南華大學舉辦佛典研修與身心康寧工作坊,現場大合照。

覺明法師表示,南華大學在佛學研究與生命教育課程的推動不遺餘力,並發展以多媒體影音將課程結合。呂凱文說,少病、少惱是古人的問候語,也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。四聖諦、八正道、三十七菩提道品是進入極樂淨土所需修習的基本內容,是趨向解脫之道。

上一篇
下一篇